千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全景透视

   日期:2023-08-16     浏览:272     评论:0    
核心提示:千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全景透视千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全景透视文佟虎《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7期改革专项工程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
 千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全景透视

千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全景透视

文 · 佟虎

《国资报告》杂志2023年第7期

改革专项工程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发挥“种子”“头雁”和“尖兵”作用,具有风向标意义。作为创新型国有企业的代表示范,“科改企业”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形成改革与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作为现代新国企的代表示范,“双百企业”注重发挥基层改革创新“尖兵”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之际,国务院国资委对改革专项工程企业进行充实扩围,根据最新公布的企业名单,“科改企业”总数已达672户,“双百企业”总数已达580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总数超过千户,达到1252户,“科改行动”“双百行动”进入新的阶段。本文对扩围后改革专项工程企业特点进行全景透视分析,希望有助于加深理解认识。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

扩围幅度大、覆盖面广

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踊跃积极申报,两大改革专项工程“科改行动”“双百行动”此次扩围幅度创历史新高,扩围后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一是本次扩围幅度创历史新高。

本次扩围是自“科改行动”“双百行动”启动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整体扩围,“科改企业”新增企业占比达到38%,“双百企业”新增企业占比达到31%。扩围后,“科改企业”户数首次超过“双百企业”。有13户符合“科改企业”遴选条件的“双百企业”转为“科改企业”。

图1 不同年份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数量

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央企业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有684户,地方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有568户,中央企业整体数量更多;中央企业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扩围新增200户,地方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扩围新增236户,地方企业新增数量更多。

从“双百企业”扩围幅度来看,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扩围幅度接近;从“科改企业”扩围幅度来看,地方国有企业增幅更大,扩围新增了将近1倍。

图2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扩围新增数量

二是改革专项工程扩围后覆盖面更广。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扩围后,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覆盖率高达97.8%,基本实现全面覆盖。

从中央企业来看,94家中央企业实现了改革专项工程全面覆盖,改革专项工程覆盖率由92.9%提高到95.9%。扩围后,平均每家中央企业拥有7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中国中车、中国电子、国家电网、中国宝武、中国铝业、中国建材所属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户数达到15户及以上,其中中国中车最多,达到19户。有67家中央企业在此次扩围中新增了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其中,中国电子新增户数最多,达到8户,新增了将近1倍。

从地方国有企业来看,改革专项工程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100%全覆盖。扩围后,平均每个地方拥有15户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改革专项企业户数及新增数量最多的前五位地方是广东省、湖北省、山东省、北京市、浙江省。其中,广东省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户数由26户增至48户,扩围前后持续保持领先;湖北省新增户数最多,达到24户,新增超过2倍。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

类型丰富、代表性强

此次扩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遴选了在本企业或本地区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基层企业,“双百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行业或地区影响力,“科改企业”一般承担本企业、本地区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扩围后,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发展阶段、规模类型、区域分布、行业属性等特征更加明显、代表性更强,呈现出“两覆盖、两聚焦”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改革专项工程覆盖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从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成立时间分布来看,既有成立时间超过70年的历史悠久企业,也有刚组建新成立企业,整体平均成立时间为20年,有668户企业成立时间在20年以上,占比为53.4%,有6户企业成立时间不足1年,处于初创阶段。此次扩围,新增企业同样呈现出类似分布规律,超半数(223户)企业成立时间在20年以上。改革专项工程企业覆盖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有利于为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积累改革经验、总结改革范式。

二是改革专项工程覆盖了大中小型不同规模企业。

从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注册资本金分布来看,既有超过500亿元的大型企业,也有不足1000万元的小微企业,整体平均注册资本为20.6亿元。改革专项工程企业覆盖了大中小型企业,有利于为不同规模企业积累改革经验、总结改革范式。

此外,“双百企业”规模普遍大于“科改企业”,“双百企业”规模体量更大,平均注册资本金为34.8亿元,且扩围前后企业平均注册资本金基本稳定;“科改企业”规模体量相对适中,平均注册资本金为8.7亿元,且扩围后平均注册资本金略有提升,提高4.72%。

表1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注册资本金分布情况

三是改革专项工程更多聚焦在东部沿海和城市群区域。

扩围后,改革专项工程企业超过半数以上分布在东部地区,共有683户,占比达到55%。此次扩围,东部地区新增224户,中部地区新增97户,西部地区新增92户,其中,东部地区新增数量最多,中部地区新增幅度最高,增长率达到80%。

扩围后,55.4%(694户)的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处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四大城市群,其中,京津冀地区企业户数最多,共有292户,占比达到23.3%。长三角地区扩围新增户数最多,共新增78户,其中“双百企业”29户、“科改企业”49户。

图3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城市群分布情况

四是改革专项工程更多聚焦在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基本聚焦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并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主。扩围后,改革专项工程企业覆盖了17个 主要行业,74.5%的企业分布在制造业、科学技术业、信息软件业、建筑业四个行业,其中,制造业、科学技术业也是新增企业户数最多的两个行业,分别达到138户、104户。有91户“科改企业”“双百企业”同时入选了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占名单总数(200户)的45.5%,成为细分领域的排头兵、先锋队。

表2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所属门类行业分布情况

上市公司一马当先、

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一是板块分布以A股上市公司为主。

235户上市公司中,220户为A股上市公司(含14户A+H股上市公司),其中,36.4%(80户)为新增企业,另有15户为港股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中,主板上市公司最多,共184户,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均为16户,北证上市公司为4户。

“双百企业”中上市公司共142户,高于“科改企业”(93户)。“双百企业”以主板上市为主,共119户(91.5%);“科改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证上市户数更多,分别为11户、11户、3户,累计为25户,占比近70%,科技要素更加显著。

二是积极推动走上资本市场。

220户A股上市公司平均上市时间为15.2年,接近70%的企业(152户)上市时间较长,达到10年以上,有15户企业为近一年内新上市。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加强上市资源培育储备,大力支持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加快推动了一批企业如南网科技、云路股份、航天软件等,在入选改革专项工程后顺利实现上市。

图4 改革专项工程企业上市时间分布情况

三是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较强。

从上市公司市值来看,改革专项工程企业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8.14万亿元,平均市值369.9亿元。其中,“双百企业”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达到492.6亿元,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占多数,有88户(67.7%);“科改企业”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达到192.7亿元,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近五成,有43户(47.8%)。

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来看,改革专项工程企业A股上市公司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5.4%,其中“双百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3.6%,“科改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27.9%,新入选的“科改企业”“双百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大部分分布在20%以上,改革专项工程企业经营发展质效屡创新高,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教授,康智咨询公司总经理)

end

左右滑动查看2023年第7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

 
标签: 西部工程平台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中心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中心
点击排行